0114崩潰寶典#48 同理性回應,讓孩子擁抱高品質的對待,促進親子關係
Face崩潰娃的鎮定計 - En podcast af 之盈諮商心理師vs凱婷親子教養諮詢教練

Kategorier:
你曾經和孩子商量嗎?會怎麼做呢?當孩子歡歡、鬧鬧、哭哭的時候, 你會如何看穿他的無助和恐懼,停下腳步同理性回應他呢? 可以確定的是,當孩子歡必爸的時候,正是父母內心逐漸失血的時刻, 當孩子就在你懷裡,卻仍一直嚷嚷著「媽媽抱嗚嗚阿阿,媽媽抱」 你會不會也很想跟他說「阿就已經在抱了啊!到底要我怎麼樣?」 你會不會也覺得我什麼都作了,為什麼他還繼續無理取鬧? 這時候你若跟他脫口而出那句「不要吵」,其實也是講給你的內在小孩聽的…. 因為,如果他繼續吵,你不確定你會不會作出更不好的事情,說出更不好聽的話…. 親子關係微妙之處就在這一體兩面的互動,當你對外面真實的孩子有怎樣的心情, 你心裏面那個孩子(可以說是內在小孩)也正是這樣被對待長大的! 當你內心那個小孩被大人用「吼叫/不耐煩/謾罵/指責/威脅/喝斥」時,會害怕,也會膽怯, 當年的你因為渴望親情而妥協,讓這招行的通,也罵得動, 未來不用父母親自上陣這樣對你,你就持續這樣對待他(內在小孩)了! 而真實的孩子來到你面前,又重新上演當年歡必爸的狀態,在這種壓力情境底下, 你只得翻出說服你得舊招「吼叫/不耐煩/謾罵/威脅/喝斥/指責」可這回沒這麼順利了, 孩子會對你抱怨、耍賴、哭鬧、表達抗議,這時候孩子的無助,也引發父母的無助了 我們常說親子是共振的,當我們顯露出不耐煩、焦躁、反彈,都是引發內在孩子的挫折感 (怎麼會沒用呢?當年我也是這樣被對待都有效啊!一定是不夠強烈,我要來加碼舊招看看) 人在壓力情境中,最容易鑽牛角尖使用過去習慣的方式,不斷加碼,忘記還有其他招可以用! 也正因為孩子盧起來的時候心聲不好懂、不好說、父母和孩子就一起待在挫折無助裡面更久~ 這集,我們將示範,如何使用學校事件和孩子挫折,跨越孩子的歡必爸、對立反抗, 運用同理性的語言,接住情緒、接住情境,並且逐漸拼湊孩子對事件理解的感受和想法, 並且用疏通的方式引導孩子做情緒引流,並且照顧到也同樣在場的其他家人! 如果你也好奇,這是之盈和凱婷的日常閒聊,並非輔導諮商情境,歡迎聆聽參考!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歡迎收聽、訂閱、追蹤、分享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EP #48本集重點 1. 發現孩子很能跟你聊天,你的心情是如何的呢? 2. 當孩子突然脫口而出令你驚嚇的話時,你會怎麼去了解孩子說出這句話的原因呢? 3. 當孩子有負面情緒時,不需急於消除孩子的負面情緒及要求與他人和好;可以陪伴孩子慢慢消化負面情緒,當孩子的情緒也被了解後,孩子自然會展現他們的寬容。 4. 孩子到學校(小社會)總會面對到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學,我們可以如何引導孩子適應與對應不同的同學? 5. 當遇到孩子說出令你驚恐的話語時,也是一種教導孩子思辨那句話帶可能給他人的影響或傷害,先別驚慌失措! 6. 帶著孩子換位思考,總是一種很好的機會教育。 7. 不要覺得孩子小就聽不懂,從孩子小時候就用溝通的方式對待孩子,一點一滴努力累積而成的就是:日後孩子擁有聆聽與願意/ 能夠溝通的能力。 #FACE崩潰娃的鎮定計 #黃之盈心理師的暖心園地 #Katy親子教養諮詢教練 #心理療癒 #正向教養 #覺知教養 #信任心教